//
慢讀
鳶飛魚躍的世界
是非常美好的理想世界
?序
世界是如此豐富多彩,不一樣的人們各自絢爛,又彼此尊重。
我以前喜歡自然,想象和大自然融為一體的那種詩意,也很難理解,為什么說文人園林是天人和諧的典范。
人到中年之后,才開始從昔日忙亂的人生狀態中漸漸歸于安靜。這時,慢慢親近中國傳統文化,琴棋詩書畫茶,甚至家里的家具也是木質的中式家具。
習而久之,內心生出對環境穩定的親切感。這些木質家具,成為讓人非常踏實、安定的存在。我感受到,傳統文化的其他內容,像書法、茶,也能帶給人安靜穩定的力量和清寧的智慧。覺得至少它們是浮躁緊張的現代生活的很好的補充和調劑。大自然可以很美麗,也可以很丑陋。
所為園林
這里說的園林,以江南古典園林為代表。我因為住在此地,非常熟悉它們,耳濡目染,了解較多,就深深體會到它們的好處。
眾所周知,中國古典園林和典型的西方園林風格迥異。曾經去過倫敦的海德公園,是非常規范的布局。還有圣彼得堡的古代花園,花圃和樹木都齊整極了。
這個特點和人對應,實際上西方人很講規則,現代科學和現代文明規則性都很強,但是個體界限太分明,缺乏整體和諧觀念,也不隨意。
園林
園林,以江南古典園林為代表。
它們是有文化的風景,符合宇宙的哲理,充滿境界趣味和詩意的靈性。
作者:馬海英? ?張志華
真正說到美景,北方園林比江南園林確實大異其趣,公平地講,遜色很多。
頤和園很多是比照著江南風物建的,那條仿照蘇堤的大堤冬日中別有一種蕭瑟之美,其他景物更無江南園林的靈秀詩意。里面的清漪園是仿無錫寄暢園的,景點的名字全部改了,像原來的園名取自王羲之的詩句“寄暢山水陰”,寄托懷抱于山水之間,這等情懷,皇家園林是不允許有的。
觀之雖如同孿生姊妹,妙趣橫生,清漪園穩重,寄暢園則含山野的靈氣。
?月到風來
月到風來亭突兀于彩霞池畔,落落不群。亭檐上翹,飄飄欲舉。如飄然的仙鶴,華頂的輕云,那般飄逸。
每當“晚色將秋至,長風送月來”(韓愈《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 ?北樓》)之時,一輪皓月當空,如飄灑出群的高人,內心無不惠順,顏色無不醇和。
于亭中望月,天色浩渺,水色亦浩渺,水中亦是一輪月,亭里鏡中又是一輪月、一片水。人和亭有如御風蓬葉,飄泛在廣袤的天際水中,無邊無涯。
這份超然的情趣,除了出塵的高人,又有幾人能真切體會?
真是“月到天心處,風來水面時。一般清意味,料得少人知。”
定制出版 專業為你
尊重每一部作品的價值
· 樓
現在談到風月,似乎主要是男女歡愛的浪漫意思。
月到風來亭有這個意思嗎?或許有,但這里的風月,主要還是指清風明月的自然美景。
清風明月本來是在廣闊的大自然中,滄浪亭中有句“清風明月本無價”,蘇軾在赤壁寫過:“唯江上之清風,與山間之明月,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,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,而吾與子之所共適。”
知魚檻
“子非魚,安知魚之樂?”
莊子與惠施在濠梁間的千古問答久久回蕩在廣袤的中華大地,“我非魚,汝亦非我,安知我不知魚之樂?”
人與物、人與人,可以了解彼此的心情嗎?可以分享彼此的歡樂嗎?我們是各個分離的,抑或是彼此連接?抑或以共同的命運沉浮于宇宙之中?
“知魚”也是長久以來江南園林的重要主題,比如,留園有“濠濮亭”,豫園有“魚樂榭”,都表達了自然間人和魚怡然相樂的理想境界。
人生
或許是因為“愁苦之言易好,歡樂之辭難工”,或許是因為“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”,人們一般以為,生命的本質和底色是蒼涼的,生命的苦大于樂。